一位农场人眼里的社会变迁与民生改善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关于口粮的那些事儿

——一位农场人眼里的社会变迁与民生改善

  陆军

  近日,淮海农场陈列馆二期工程又接到捐赠的几十张粮票,看到这些一斤、半斤和一两、二两的票证,我的思绪也随之飞回从前。

  在改革开放的1978年之前,已经上初中的我,每月也有了16斤的成品粮和一定数额的粮票供应。当时我们连队大家吃的都是定量供给的统筹粮供应。当时的我还经常拿着口袋到食堂仓库去称粮,食堂保管员在称好口粮后,收取一定粮票,便在我家口粮本上记录称取的米、面、油等的数量,并盖上个人印章,以示证明。

  为弥补口粮不足,母亲变着法子弄来山芋、大麦糁子等杂粮,还会到田间拾稻穗、麦穗,到沟河中摸鱼虾。有时父母还差我到口粮丰裕的人家用瓷缸去借米,等到了下月领新粮时再还上。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实行了几十年的口粮和粮票供应也随即退出历史舞台。市场上的售粮农民和粮食贩子渐渐多了起来,品种也更加丰富。家中口粮不足了,我们就直接到集市上购买,那时专门买便宜的杂交稻米,市场上的粳米很少买。

  1988年我成家了,当时农场人的生活也有了较大改善,常常去市场上买粳米吃。农场里杂交稻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少。

  新世纪之初,农场土地由职工家庭分散种植,我家也连续6年承包了百余亩农田种植麦稻,每次售粮时,总要装上七八袋上好粳稻,放到大队仓库里,当作全家一年的口粮。家中的粮食吃没了,就用摩托车拖上一袋去作坊里加工一下。

  2008年我搬迁到农场小城镇中,当时正值农场采取集体承包种植,之后又推行股份制种植,粮食产量越来越高,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先进。有位农场人冯华,还特地写了打油诗反映农场人的现状:“插秧不叩首,施肥不挎篓,打药田头守,送粮望着走。”农业机械化和龙头加工企业的发展,让种粮变得更加轻松了。

  搬到新居楼房,不再需要储藏口粮。想吃大米,就到淮海米厂“渠星”大米销售店买回来一两袋,随时能吃到口感新鲜的粮食。

  更令人兴奋的是,近年淮海米厂还大打保健牌,不但有富硒锌米、有机稻、蟹池稻,而且包装也五花八门,人们对口粮的要求,早就不再是吃饱的问题,而是要吃出健康来。

  想想这几十年的变化,那是真的高兴。生活条件改善了,肚里的油水越来越足了,直接消费的主食也减少了。农场人曾经家家都有的简陋蓝边碗,早已没了踪迹,过去农民笑话城里人吃饭用小碗,现在我们自己家里用的饭碗也越变越小。甚至就连这些关于口粮的故事,也跟关于城里人饭量的打趣一道,变成了一去不复返的私人历史记忆。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让政策“暖意”化为民生“暖流”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成效初显

让政策“暖意”化为民生“暖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成效初显央视网消息:连日来,福建、山东、浙江、上海、广东等多个省份陆续发布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方案明确了消费

2024-05-08

国庆期间福建省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稳定

东南网10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游)记者8日从省发改委获悉,为确保国庆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和价格稳定,我省多措并举,确保生产、储存和流通环节畅通,确保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基本稳

2022-11-05

蔬菜包里的品种 伊利全力保障居民生活

“手机下单订菜包,我们在家等就行了。”10月19日,家住伊宁市英墩社区的居民郭俊对点菜包的做法连连称赞。郭俊说,65元的蔬菜包有17个品种,白菜、菠菜、黄瓜、葱、姜、蒜,重12

2022-10-25

汤原农场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北大荒农垦集团汤原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为党史学习教育增添活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汤原农场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底蕴深厚。公司党委创新学习载体,突出地域特色

2021-06-17

民生银行可转债正在发行扩容压力不可小视

200亿的民生银行(10.94,0.00,0.00%)可转债正在发行,业内人士表示,这给可转债市场带来的扩容压力不可小视。不仅如此,部分债基经理认为,由于微观企业层面没有显示出

202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