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唐河再发力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鼓舞人心。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研究我省相关贯彻意见。河南省委着眼全局出发,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又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

  近年来,拥有200多万亩耕地、15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唐河县立足资源优势,紧抓农业这个大龙头,坚定不移地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围绕科技创新,优质粮食,机械农业,夯实基础,宜居家园等一系列振兴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唐河县城郊乡王庄村村民李书强和几位村民正给自家的红薯称重装箱,一个个打着“麦仁店红薯”品牌、印着网店二维码、贴着快递单的红薯箱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一旁。

  “县里对我的红薯窖一个就补贴5万元,再加上咱们唐河的红薯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红薯更好卖了,我准备今年再扩种50亩。”李书强蛮有底气地告诉记者。

  “2017年是唐河现代农业持续提升的一年。我们围绕革命老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和中部现代农业示范区两大定位,加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唐河县委书记李德成说。

  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国畜牧大县、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河南省首批田园综合体建设综合试点县……这一连串国字号、省字号荣誉见证的是一个农业大县的强势崛起。

  现代粮业优了结构、去了库存、稳了地位。唐河县继续压缩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特色作物种植面积,2017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01万亩,总产135.17万吨,比2016年面积减少43万亩,总产减少20.85万吨,实现了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方向发展。

  产业龙头壮了规模、“靓”了品牌、增了效益。截至目前,唐河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达187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28家,开发农产品品牌百余个。2017年新发展市级龙头企业5家,投资规模在2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2751家,培育出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10家,市级示范社48家,县级示范社100家。

  畜禽养殖提了产量、增了产值、净了环境。唐河发挥南阳黄牛主产区优势,强力促进肉牛、奶牛等优质草畜养殖,生猪、肉牛、奶牛养殖结构平衡,养殖量保持平稳增长,畜牧业产值达43亿元。通过大力宣传、部门联动、出台奖补措施等方法,2017年101家小、乱、污养殖场全部搬迁取缔并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同时完善了256家规模养殖场治污设施,实现了畜禽粪污达标排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大大提高。

  “绿色银行”美了生态、火了经济、富了农民。唐河目前业已形成了以黄桃、栀子等经济林为重点,以花卉苗木、林下种养为亮点的林业产业格局,全县新增黄桃、火龙果、葡萄等特色经济林1.7万亩,新增红叶石楠、银杏、广玉兰、丝棉木、月季等特色苗木花卉基地1.1万亩,年生产各类苗木100多个品种160万株,林业总产值达11.26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了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农民增收协调共进的生态经济格局。

  副县长马俊宏告诉记者:“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唐河探索创新、因地制宜、以奖代补,推进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创新和劳动力素质提高转变,由依靠拼资源、拼消耗向持续发展转变的结果。”

  据了解,唐河每年拿出2000万元,重点对红薯、栀子、食用菌(草腐菌)、特色林果、花卉苗木等产业实施奖补,并通过“粮油倍增计划”,在每个乡镇规划一个千亩示范方、每个村一个百亩示范田,使全县花生种植面积达107万亩。16.3万亩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平均单产达713公斤。对建设50万斤以上红薯窖每个奖补5万元,红薯种植面积突破15万亩。新发展黄桃5000亩、金果梨3500亩,特色林果总面积达5.9万亩,年产量达450万斤。

  “今年,我们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以优质高效为标准,以机制创新为动力,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县长周天龙介绍道。

  以农业优质高效为重点,逐步实现农业强。

  基地强。完成全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任务,确保实现小麦186万亩、水稻5万亩、玉米100万亩、油菜5万亩、大豆6万亩的目标。重点抓好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建好百亩试验区和10万亩示范区,示范引领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建设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完善附属设施配套功能建设,逐步提高全县176万亩高标准粮田水平,切实达到旱能浇、涝能排、功能设施齐全完善的标准,提升综合产能。全面改善和推进农田防护林建设,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品牌强。创建农产品驰名品牌,以贵州茅台集团10万亩专供优质有机小麦生产基地建设为引领,逐步打响名酒专用小麦品牌;依托“唐河栀子”“唐河红薯”“唐河绿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强“三品一标”基地建设。力争2018年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0个以上,新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30万亩。

  龙头强。做好建好产业集群,加快提质增效发展。加强以曹氏·百川特色面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力争在生产规模、生产效益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做好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检测工作,确保企业运行良好;做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全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50家、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

  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逐步实现农民富。

  实施林业产业基地培育工程。全年新发展栀子1.5万亩,老园区改造3000亩,同时加强栀子色素加工龙头企业和栀子协会建设,新发展黄桃、晚秋黄梨等优质林果业5000亩、花卉苗木5000亩,培育500亩以上规范化产业基地10个,并带动发展林下养殖和林下种植,加快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进程,使林业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工程。拓宽农业增收渠道。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巩固粮食基础产业,做强做大花生、红薯、蔬菜等特色产业,打造食用菌、设施农业、中药材等战略产业,培育休闲观光、生活体验、生态园区等新兴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实施乡村旅游振兴工程。抓好桐寨铺田园综合体建设,大力发展桐寨铺、城郊、昝岗等乡镇的近郊旅游农业、观光农业和采摘农业,带动农游一体化发展,打造以城区为中心辐射四周的“一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

  以优化农村环境为重点,逐步实现农村美。

  打造精品小镇。全力支持湖阳、祁仪、马振抚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产业特色鲜明、示范效应显著的特色风情小镇。通过开办道德讲堂、弘扬乡贤文化、打造乡愁记忆等方式,逐步摒弃歪风陋习,全面树立文明新风,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整治农村环境。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善垃圾收集转运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依托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试点工程,高标准打造101个达标村、51个示范村,加强村级集镇建设,提高刘岗、井楼、岗柳、涧岭店的建设和管理水平,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推进污染防治。持续搬迁取缔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建立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台账;稳步推行河长制,完成水资源保护、河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六项河长制工作任务,建立“一河一档”,实施“一河一策”,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生态治理;统筹建立河道采砂管理联动机制,加大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及沿河乡镇的协调力度,努力形成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合力。

  开展土壤治理。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地力提升和质量保护项目,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鼓励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推广绿色防控,发展草腐菌,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等方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依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县项目,指导畜牧养殖企业对畜禽舍逐步进行规范化改造,配套规范化生产设施和粪污处理设施,杜绝粪污直排现象,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放眼唐河,一个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三农”工作新格局正在形成!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看田间地头的农业新科技

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看田间地头的农业新科技当前,多地开镰收割,夏收大幕已启。截至5月27日17时,各地已收冬小麦6000多万亩,日机收面积连续4天超过400万亩。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第

2024-05-28

农业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丰收粮颗粒归仓。黄淮海平原广袤田野上,越冬小麦盖上了“棉被”,正在积蓄生长的力量。南海之滨,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又迎来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抢时间、拼速度,一个个新品种从这里走向全

2024-04-03

美美与共话姑苏 ——看一个特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水平率先实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开弦弓村。26块石阶静静向费孝通江村纪念馆延展,台阶上清晰刻录着费孝通先生1936-2002年间26次访问开弦弓村的信息。以这方烟雨江南地为观测点,他写下了著

2024-01-10

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培训班在安徽砀山举办

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培训班在安徽砀山举办9月14日—15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在安徽省砀山县举办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培训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品种培优、

2023-12-22

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专题交流会在江苏南京召开

本网讯12月7日,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江苏南京召开共建高校专题交流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

2023-12-12